網站架構與部署策略筆記

這陣子為了公司的網站搞得自己焦頭爛額,其實自己很清楚在系統這個方面的涉獵並不深,但既然接了這個任務就得想辦法做好。

不過也因為不夠熟悉,讓系統出了很多問題。因此公司就請了我的好友 John 和他的師父來給我們一些系統層面的建議。這份筆記是主要是記錄我從他們口中所得到的心得,當然詳細的資訊還是需要花時間去研究與實作。而裡面有一些名詞是我沒有聽過的,所以可能記錯。

以下就是我個人覺得比較關鍵的部份:

Virtual Machine

機器一來時,別急著在上面建立相關的 Web 服務或資料庫系統。

其實一台實體主機上面可以跑多個虛擬機器 (Virtual Machine, VM) 只要視機器等級切出適當的 VM 數量,這樣我們就能有效建立出一個多節點的系統。

另外 VM 也非常容易管理,像是安裝好第一個基本的 VM 系統後就隨時可以複製出新的 VM ,或是在某個 VM 爛掉時刪除它;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大大減少部署機器所花費的心力。

剛開始可以先使用 VMware vSphere 的免費版本,它有 Windows 版本的管理 UI 介面。

將 Log 紀錄獨立存放

Log 檔的處理也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比較好的方法是建立一台 syslogd 伺服器,然後把 log 都往這邊丟。這台伺服器等級不需要太好,但磁碟空間一定要夠大。

用 syslogd 的一個好處是,它是射後不理的,我們的服務只要向它丟 Log 即可,就算它掛了也不會影響我們的所有服務。

另外可以寫一個 Watch Dog 來分析 Log 中的惡意連結,當出現關鍵字的 Pattern 時,就記錄下這個 IP ,再利用 script 將這個 IP 發送到各節點上,將它擋下!

高併發要求

靜態內容網站一定要使用 Reverse Proxy ,它可以提高網站的吞吐量。而網站是動態內容的話,就一定要想辦法讓它分散到各節點上。

而一般大流量網站通常不會有防火牆,而是用機海來應付。因為防火牆在大流量的狀況下,反而容易掛點。

系統擴展

服務與資料庫一定要考慮到橫向擴充,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將一台機器加入或移除,而不影響到整體運作。

以前的架構是一台 Master 對多台 Slave ,而 Master 掛掉後就由所有的 Slave 推舉出新的 Master ,但這樣一來就不知道誰是 Master 了。

改良的做法是環狀結構,讓每一台機器都是下一台機器的 Master ,同時也是上一台機器的 Slave 。這樣如果其中一台掛點,系統就會主動再將這個環重新連結。

兩層式的程式部署

程式的部署需要自動化,而兩層式部署是比較簡單的方式,一層為 testing ,一層為 release 。

方法是在版本控制系統裡面將程式分成 testing 及 release 兩個分支, testing 分支是目前最新的程式碼,而 release 分支則是最穩定的程式碼。

在 testing 環境裡的程式碼必須都是可以執行無誤的,不可以有未完成的功能。當 testing 環境做完壓力測試後,管理者就可以程式碼放到 release 分支中。而所有的 production 都會主動查看 release 分支,當有新版本時就會自動更新。

不過兩層式部署還是有風險在,所以通常還會有 release candidate 版本的分支。有些大公司甚至做到了 16 層,也就是說所有的功能都必須經過 16 道檢驗才能上線。

壓力測試

利用 Switch 的 port mirroring 功能,將線上流量複製到準備要上線的機器,看它是否能撐住。通常這樣的壓力測試要跑三天至一週,確保系統的穩定性。

甚至也可以再讓多個 port 做 mirroring ,利用兩倍以上的流量來測試。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找出該機器的極限,也同時瞭解需要多少機器才能撐住預估的流量。

不影響運作的系統更新

系統在更新程式前,會先把自己從 Load Balance 裡移下來,等確定沒問題後自動上線。

在資料庫系統方面,有些 Plugin 可以做到當 Slave 機器加入服務,與 Master 做同步資料的時候,先將自己隱藏起來,等到同步完成後,再讓服務啟動並上線。

心得

據 John 的師父說,他們已經做到將這些行為完全自動化,並且只要在 Dashboard 上就可以看到所有服務的狀態;甚至後來還以紅綠燈配合聲音來做警示,聽完後我下巴都掉了。

事實上在人力有限,卻要管理幾十台機器的狀況下,這樣的做法才是身為一個技術人員應該去做的。

再次感謝 John 和他師父,讓我學到不少有關系統管理方面的知識。